-
-
字大
-
字小
锡盟司法局2022年度法治政府
建设情况报告
一、2022年工作完成情况
(一)促进司法行政职能转变,不断深化依法行政
1.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。涉及政务服务事项中的依申请六类事项30项,减为即办件21项,承诺件9项(全区时限最短);公共服务事项16项,全部减为即办件。积极推进“应进必进”事项,在政务服务大厅设立公证窗口及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临时发放窗口。开展证明事项清理工作,共梳理保留证明事项清单(第一批)93项,取消证明事项清单(第一批)45项,实行告知承诺制证明事项清单(第二批)17项,于7月28日对外公布。
2.持续优化营商环境。扎实开展“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”大讨论活动,成立锡盟司法局优化营商环境专班,出台《锡盟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十九条工作措施》《锡盟司法局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工作措施分工方案》,组织法律服务工作者对民营企业进行“法治体检”,12348热线设置“为企服务”专席,助力民营企业健康发展。推进《内蒙古自治区以更优营商环境服务市场行动方案》(3.0版)落实,有关8项工作自治区审核通过7项,持续推进1项。高质量办理“蒙企通”平台企业反映问题,规范办理机制,列入行署督办,进行周调度,6件问题全部办结。
(二)切实加强规范性文件备案管理。通过法治政府建设智能化一体平台收到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申请58件,准予登记37件,不予登记21件。开展全盟2018年以来涉营商环境现行有效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,废止3件。
(三)不断增强行政决策法治化水平。建立司法局长全程列席行署常务会制度,切实提升决策法治化水平。全面落实法律顾问、公职律师制度,列入盟长督办事项,全盟599家党政机关全部聘用法律顾问,覆盖率100%,是全区首个实现党政机关法律顾问全覆盖的地区。公职律师覆盖率61.44%。法律顾问、公职律师共承办各类案件10件,参与制定规范性文件、审核案件及合同218件,提供法律咨询1200余次。
(四)全面推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。组成4个由副厅级领导任组长的督察组,深入12个旗县市(区)、35个盟行政执法部门,开展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落实情况实地督察,规模和规格在各盟市中尚属首次。形成督察报告转发各地各行政执法部门整改落实,下发督察意见47份、反馈问题442个。组织锡林浩特等六个旗县市(区)开展行政执法监督业务专题培训,共培训行政执法人员1500余名。清理行政执法主体30个、执法(监督)人员587人,申请办证6326人。确定了13个试点基层司法所履行苏木乡镇(街道)行政执法监督职能职责,全力推进苏木乡镇(街道)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。
(五)健全社会矛盾纠纷预防调处化解体系
1.完善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化解工作机制。完善“两所联调”机制、诉调对接机制,建立矛盾纠纷预警机制。制定司法所规范化建设三年行动实施方案。开展专项调解行动,深入排查化解矛盾纠纷,调解各类矛盾纠纷4785件,调解成功率99.6%,涉及金额2.08亿元。开展矛盾纠纷排查2035件,预防纠纷298件。与盟中院联合印发《关于加强诉调对接机制建设推动矛盾纠纷源头化解工作意见(试行)》,明确了部门衔接、职责分工及操作流程等,13个旗县市(区)均建立了诉调对接中心。全盟人民陪审员共参加案件调查641件、审理1407件、评议819件;人民监督员共参与监督、座谈及各类检务活动70次,履职74人次。
2.发挥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主渠道作用。深化行政复议体制改革工作,全盟新增复议与应诉政法专项编15个、事业编5个。全年办理行政复议案件159件。行政案件败诉率、纠错率分别低于全区1.2和2.2个百分点。在16个苏木(乡镇)开设行政复议代办试点,近距离服务人民群众。
3.加强行政应诉工作。继续推行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提示制度、月通报制度,探索建立盟直行政执法单位负责人旁听行政诉讼案件庭审机制,将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列入依法治盟考核反向扣分指标。全年发生行政应诉案件214件,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率100%。
(六)健全行政权力制约和监督体系。全面开展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工作,印发工作计划,完成了对蒙医医院司法鉴定所的全面评查,并对50%公证处完成了“双随机、一公开”专项检查。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。持续推动落实《政务公开工作实施方案》,严格规范政府信息公开报送、审核及发布流程,打通政群互动渠道,创建互动留言和意见征集窗口,收到群众留言7条,全部及时回复。门户网站发布政务信息245条,“锡林郭勒12348”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1221篇,门户网站总访问量163595次,未发生网络舆论事件。建立监管法律从业人员诚信档案,对全盟29名公证员、5名司法鉴定人均建立了诚信档案。
(七)深入推进普法依法治理工作。要求各部门制定“谁执法谁普法”责任清单,明确联络员,细化压实部门的普法责任。推行“四制度一评议”工作机制,建立以案释法工作制度,成立“八五”普法讲师团,提升普法宣传质效。依托“法律六进”活动,全年开展线下普法活动480余次,发放宣传资料18.34万份;强化新媒体普法宣传力度,开展线上普法宣传活动4800余次;乌兰牧骑队伍开展法治宣传演出350场、观众3.2万人次。加强法治文化建设,印发《全盟关于加强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重点任务分工方案》,细化分工、压实责任,推动13个旗县市(区)实现法治文化阵地全覆盖。积极开展法治创建活动,2个村(社区)被命名为“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”,16个村(社区)被命名为“内蒙古自治区民主法治示范村(社区)”。
二、工作中存在的问题
盟司法局法治政府建设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,但还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,主要表现在:一是法治政府建设统筹协调力度还不够,部门协作配合不够顺畅,整体合力不强。二是行政执法监督工作力度不够,特别是基层行政执法监督工作水平有待提高。三是普法的针对性、实效性有待提升,普法力度及创新水平有待增强。四是落实中央、自治区关于优化营商环境决策部署还不到位,政务服务水平仍有提升空间。
三、2023年工作安排
(一)进一步强化党对法治政府建设的领导。深入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,组织党员、干部进行系统学习和培训,注重运用新媒体新技术,加强网上宣讲。强化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意识,定期推进、抓好落实。
(二)积极开展法治政府建设示范创建活动。提高思想认识、加强组织领导,加大对法治政府建设目标、先进经验、典型做法的宣传力度,认真组织参加示范创建活动,以创建促提升,以示范带发展,以点带面、辐射全盟,带动全盟法治政府建设水平整体提升。
(三)深入推进依法行政。深入全面推行行政执法“三项制度”,全面推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,规范执法自由裁量权。改进和创新执法方式。持续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。加强政务诚信建设,高质量办理“蒙企通”平台企业反映问题督办工作。